科研趣事|马鸣溪发现的恐龙叫马门溪龙
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科研趣事:在马鸣溪渡口旁工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
今天偶然间在网上看见马门溪龙这一物种,开始我以为只是和我熟知的马鸣溪同音,我就好奇地随手一搜,没想到还真是一个有趣的口音故事。
我查阅了一份文献[1],上面是这样描述马门溪龙化石的发现过程:
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 Young,1954) 是杨钟健于1954年根据产于四川宜宾市郊马门溪的一具不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骨架建立的。
很显然,这篇文章里提到的马门溪应当是误传,它指的就是现处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二二四金沙江马鸣溪大桥附近的区域。在另一篇学位论文[2]中我找到了更接近我猜想的描述:
1954年,杨钟健先生根据四川省宜宾县马门溪渡口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一批破碎的材料,创立了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 Young, 1954),同时命名马门溪龙种(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 Young, 1954)。
百度百科引用了一篇1954年的文献[3]做出了如下描述,更加通俗直接,但我并未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
最初研究的化石位于四川宜宾金沙江的马鸣溪渡口旁的建设工地,但由于杨钟健先生的口音问题而将“马鸣溪”误作为“马门溪”;种名建设(constructus)则指第一具化石是在建筑工地出土。
作为本地人我觉得这事儿太有意思了,我们的口音念“马鸣溪”确实像“马门溪”,就连我小时候都一度以为那个桥叫“马门溪大桥”,再加上杨钟健先生还是陕西人,听错的概率我想就更大了,这直接导致了恐龙被改名了,哈哈哈哈。当然本地人更惊讶的是,家门口居然有恐龙。
附图:马门溪龙:中华第一龙 | 中国国家地理网 (dili360.com)
参考文献
[1]李奎,蔡开基.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的分类位置及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02):106-107+110-111.
[2]欧阳辉. 杨氏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youngi)的骨骼特征与马门溪龙类的系统关系分类[D].成都理工大学,2005.
[3]Young, C.C. (1954), On a new sauropod from Yiping, Szechuan, China. sinica, III(4), 48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