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成长将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也许你会说成长将贯穿我们的一生,但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我们将谦卑而主动地选择成长。

显而易见的是,在离开校园后的时光中,我们面临的事物将是过去人生中从未见过的、未敢想象的。一切的遭遇不可预见、难以捉摸,限制这一想象的是我们的认知。而随着未知事物的遭遇和认知的提升,我们将逐渐优化、完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为模式,由过往经历的积累逐渐塑造完整的个人性格,这一过程被人们称之为成长

由此我有许多关于成长的话题想要讲,这很好理解,我有多么期待未来的生活,就有多少疑惑要在成长中探索。这样强烈的需求来自我对未来生活的构建理论,在一份规划中,我将生活划分为经济财务、职业生涯、业余爱好、知识管理和社会关系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并不能完全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足以体现我的关注重点,并且可以围绕这五个部分逐渐拓宽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至于面对未来茫茫然而无从下手。与之相对的是毕业前的学生生活一切以学习为中心,然后发散构建自己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这样的成长路径是单一的、且受到保护的。也就是说,毕业之前我们只需关注自己的成长,而无需考虑这之外的任何其他问题,但从离开校园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将发生改变:成长必须由我们自己负责。

为什么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中学到大学,在学生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中我都感到自己的知识量非常枯竭,常常在思考中因理论知识的不足而痛苦,最后只能感叹一句“思而不学则殆”。而随着进程推向毕业,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和学习等方方面面的事务以及对人生的规划将发生剧烈变化,我狭隘片面的认知面对这一剧变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

同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当下的我们并非身处一个平常的时代,对于一个青年来说,这是极有吸引力的,但对于一个认知尚未健全的青年来说,这是极危险的。

因此,我们需要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到学习和成长中来,为面向社会的认知塑造服务,以确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立正常的独立生活秩序,减轻家庭压力,优化工作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还有一部分精力要为长远的个人成长服务,这一成长包括独立生活、职业技术、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知识储备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随着对社会认知的不断积累,前者的精力要逐渐向后者倾斜,届时,个人成长将真正成为伴随我们一生的主题。

路径

这和理想有关。

十八岁那年我说过,也许有一天,成熟的自己会回头批评今天的决定,告诉我们“理想没有意义,我们注定平庸”,但我还年轻,就算知道也绝不否认理想的意义,四年之后,我依然这样认为。你看,这就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是的,就是没有。也许一两年,也许三五年后,我就会回来批评自己的理想多么幼稚,那只能说明当下的理想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而那时我想理想并不会消失,它依然存在,且同我们一起成长,慢慢脱离幻想,离生活更近。

成长就是向着理想前进,个人的成长就是向着理想的自己前进。

我希望在逐步提升个人认知的前提下,构建稳固的经济基础和健康的日常生活,在此之上拓展丰富的业余爱好和优良的社交关系。而以这一切为基础,我要复述我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 待我学成时,实现经济独立,家庭幸福;
  • 待我小有成就,解决实际问题,为开源社区做出贡献;
  • 待我经验丰富时,我要让后来者的学习更加轻松,至少要让他们在满是抄袭教程的论坛中找到真理;
  • 待我知识充沛,技术专精时,我们将用技术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用科学寻求人类的未来,我们要改变这个世界。

这段话写于2023年的春节,但落笔时想来已久,我相信历经岁月之后,我依然再次自信地面对你:这就是我的理想。

杂话

其实,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并非没有理想,只是随着时间的消磨,理想逐渐蒙尘,不敢承认,不敢面对,逐渐否认,而后猛烈地批判、讥讽,可当他们看清年轻且充满理想的面庞时,也总会落泪。

由此,我认为理想和成长并非什么讲不得的、私密的、羞耻的话题。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泯然众人的成长并不可笑,普通人之所以被成为普通人,是因为我们才是绝大多数。作为世界的大多数,热烈而普通的人生却成为了见不得光的羞耻,是生活赋予了我们这样的自卑?也许闻道有先后和切莫妄自菲薄这样的话,在今天更适合写给自己。